2012年,国庆节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 ,采访主要只提及一个简单的问题:“你幸福吗?” 后来经过互联网的洗涤 ,这个问题被演变成了无数版本,最经典的莫过于:“你幸福吗?”“我姓曾!” 对于幸福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,但打动屌丝大众的答案应该是: 升职加薪、当上总经理、出任CEO、迎娶白富美 、走上人生巅峰! 这个朴素的答案背后,其实蕴含的最大信号就是有钱! 当年那首网络神曲——有钱了!有钱了!可我就不知道怎么去花! 其流行的最大原因就是,广大屌丝群众多么多么希望钱多到不知怎么花! 但是有钱真的就幸福吗? 美国有个幸福经济学的鼻祖和奠基人叫伊斯特林,他在1974年提出了一个让人很沮丧的理念 ,那就是一国的经济增长未必会换来生活满意度的改善,这个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伊斯特林悖论”(EasterlinParadox)或是“幸福悖论” 。 “我从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。 Palantir成立的2004年,彼得·蒂尔还投资了另外一个团队Facebook。这时,还是实习生的Joe做出一个大胆举动 ,他说服公司聘用他的一些朋友加盟 ,大家组成团队共同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 。
电商意见领袖:鲁振旺 在去年的时候,创业是一个很时髦的词 ,无论是地头上挖红薯的农民,还是校园里刚刚开始思考人生的大学生,都恨不得赶紧投入创业大潮里 ,因为一股强风正在席卷神州 ,人人奔走呼号 : “互联网+来了!” 中国正式进入了“万众创业万众创新”的时代 ,都想通过互联网再去加点什么玩意,实现中国经济的大转型,结果几百万打了鸡血的创业者兴奋的上路了,他们都认为“互联网+”将会快速的爆发 ,中国的经济也会快速蝶变 ,那么互联网能加点什么呢? 有的加理发,上门理发,带着剃头和烫发的设备 。 饥饿营销策略必须在满足市场竞争不激烈、替代品少或者替代品性价比低、产品质量优异及有大量的品牌忠诚者的消费动机前提下发挥作用。他承认创业这件事情会上瘾,源头来自对证明自我价值的迫切渴望 。 今天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,罗江春仍然颇为感慨